顯示具有 Manag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anag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轉印印表機碳帶的選擇 Choose Right Formula & Format.

最近為配合客戶在產品上標籤的需求,包裝單位為配合設計單位的要求,試印不少的標籤模版供客戶選擇,也因此衍生許多內部管理運作的問題
簡單來說,任何產品專案的推動會動員到各相關單位的協助與配合,但當專業度不足時,官腔式的應對,絕對是造成專案達成的礙石. 怎說呢? 就如何主題的目的,當包裝單位只會買自已"習慣"的耗材又無法開出物料規格時! 又當採購/總務單位及資訊單位對物料產品規格又不熟悉時! 只會造成模版試了又試, 機器設備買錯或買貴了, 及PM對客戶溝通後再協商與妥協地修改模版,形成永無止境的產品開發折磨.
言歸正傳,標籤列印機有直熱與轉熱式打印機構兩種方式,通常都是兩者兼用,但也有單一形式.事實上兩者者原理相同,均是打印機構用熱處理來完成打印的目的,差別是打印目的材料的不同,直熱式就是打印在熱敏紙上,常見在小七發票的列印方式,它的特性就是怕熱,也經不起時間的催殘,久了印字就不見,所以在標籤的列印上,絕不會看見它的使用,只會用在方便列印的環境上,常見的就是統一發票.
轉印式打印則可長時間保留印字,也不怕光,就跟雷射印表機或影印機般,可長久保留且印字品質佳,常用在標籤的使用,尤其是條碼的打印.
它也是靠熱處理將碳帶上的色膜轉印在打印目標的表面上,所以打印質地的差異就與碳帶的選擇有關,這也是"專業"上的差異
我有個很深的體悟,就是規格的設定,常在嘴邊講的SPEC.身為個工程師若SPEC也搞不清那就"了然"了,以轉印碳帶而言,除了尺寸與機器打印規格外,什麼是WAX,WAX/RESIN,RESIN包裝工程師一定要瞭解與掌握,如何選擇適合的碳帶似乎是最基本的知識.

Ref. http://www.satoeurope.com/uk/products/labels-ribbons.aspx
       http://barcode-labels.com/products/thermal-transfer-ribbons/

3 type of Ribbons
Wax
Wax/Resin
Resin


Scratch/Chemical
Heat Resistance
Label Stock Compatibility Typical Applications
Wax  Poor Versatile; typically coated paper Short term; shipping labels, compliance labeling
Wax/Resin
Good Versatile; typically coated paper or coated synthetics Bin location labels, horticulture tags, healthcare labels
Resin
Great Polyester, polyimide,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Chemical drum labels, circuit board labels, agency recognized labels

Choose Right Formula & Format.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文件管理編碼原則的迷思與盲從

    在職場中常會口中ISO,嘴邊ISO的講這字串,觀念上它就是標準,也的確是如此!
其實它都是以ISO9000品質管理為基礎延伸之管理標準,而ISO正是這個組織的縮寫(國際化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當它再加上環保項目,就成了ISO14000;加入食品安全,就成了ISO22000;與醫療器材相關,就是ISO13485;其主要的綱要原則是一樣的,只是焦聚物不同.所以幾乎不會看到食品廠有ISO22000認證管理系統又會有ISO9000,因為ISO22000就包含ISO9000的核心,實無必要多花輔導認證的金錢!
在品質管理系統最重要的就是文件管理,如何管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瞭解且做好的單位是少之又少,大部份企業只當做應付營運需求的工具罷了!怎講呢? 其實僅要知道其文件管理編碼狀況,即可清楚看出在這品管系統下,輔導認證單位營利及企業執行盲從的兩方心態.
    文件管理簡要的分類,可為四階結構,常為一階手冊(精神口號);二階程序(準則);三階作業指導(方法);及四階-最底層的表單所構築的系統,其環環相扣.好的文管,可由其編碼窺之,它沒固定的標準,會因產業之差異,隨之調整與改變,但不變的是原則的掌握,這也是難的地方,因為企業都會運用ERP系統管理應收付及倉儲管理,但當系統已運行的狀況下,不是說改就改的,資訊的延續性及調整,當大資料庫時就會是件難過的事!
    所以不只是文件之管理,整個組織的編碼原則,牽動整個資料的串接與管理,這就是它的迷思. 怎麼解決呢?除了一開始就要搞好外? 不然就是要全部翻新了.
    話外題: 一定要分四階文件嗎? 其實不然,切忌只會COPY,當工司規模小是,程序書與指導書的分野就不用那麼清楚,但當組織規模龐大時,就不能這樣亂搞了,不然只會變成因管理而管理,間接人員會花很多時間在維護這貴森森的文件系統;另外亦可從編碼的方式來看管理者用不用心,ISO9000文件樣版中,一階會用QM;Quality Manual在當作縮寫,二階為QP;Quality Procedure,三階為WI;Work Instruction,四階為FM;Form為代表,我們可以延用這精神,但只照抄,其編碼原則又無辨識度時,只會被當做笑柄.